獐子岛野生海参“冬日”开捕啦

      本报讯(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李小华)11月7日,立冬。随着20余名潜水员“尊重自然,限量采捕”的郑重宣誓、10条渔船同时出发驶向马牙滩海域,长海县獐子岛原产地野生海参采捕季正式拉开帷幕。

      马牙滩位于獐子岛西北侧海域,是大连地区少有的纯种野生海参生息场所。今年立冬日,天公作美,海面风平浪静。跃入海中不到10分钟,就有潜水员带着满满一袋子海参浮出水面。盛满海参的袋子拉上船,袋口向下一抖,“刺球”一样的海参滚入专用盆形容器,不时掉落还会高高弹起,像是会跳舞。工作人员介绍,这些海参大概每斤3~4头大小,粗略估计,潜水员这第一次采捕收获60斤左右。

      “尊重自然,限量采捕”的誓词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船上的工作人员一边统计个数,一边把个头稍小的海参扔回海里。“个头小的,得回到海里继续生长。”工作人员向记者解释。为了保证海参有序成长,采捕过程严格执行分拣程序,只有规格达到要求的海参才能进入分拣容器并填写信息标签,作为原产地二维码追溯依据。今年,大连海事大学的科研团队也带来了他们研制的水下机器人,这些能在水中自动识别海参、扇贝、鲍鱼的机器人与潜水员一起,在北黄海展现精彩的采捕技能。

      陆地上的獐子岛海参加工中心,通过第三方检验机构SGS实地抽检采样后进行海参初级加工。在露天煮参现场,用柴火烧热的几口大锅热气腾腾,当地渔民告诉记者,用露天大铁锅柴火煮出的海参,营养和鲜美得以原汁原味地保留。

      据了解,今年我市秋冬季节气温偏高,海参尚未全部出洞,秋季海参产量比去年同期有所缩减。

相关文章

首页
微信
地址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