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想体验一下刺激的娱乐蹦床项目
不料摔得左腿粉碎性骨折
躺在病床上的何女士
对自己的左腿充满担忧
记者梳理发现
武汉乃至国内
类似蹦床事故频发
运动专家提醒
玩蹦床需要专业人员指导
玩家要学会自我保护
必须穿戴相应的防护装备
蹦床致左腿粉碎性骨折






记者查询裁判文书网了解到,去年7月24日,该馆也发生过一次顾客玩蹦床骨折的事故,法院判赔伤者20万元左右,由保险公司和馆方分担。
记者梳理发现,武汉乃至全国,近年来类似蹦床事故时有发生。
2018年7月23日,21岁的涂小姐,在关南园四路的一家蹦床馆玩时, 从二三米高的攀岩墙上摔倒在海绵池里,致使腰椎粉碎性骨折。
今年5月25日,江苏徐州学医的琪琪,今年刚刚研究生毕业,到蹦床馆玩的时候,整个人头朝下,一头栽进了海洋球里面,然后只听到“咔”的一声,琪琪全身麻木,无法动弹了,旁边的安全员还在一个劲地说:没事,没事,第一次玩都这样。结果医生诊断是彻底的瘫痪,胸椎的神经断裂康复是极其艰难的,后期的康复是漫长的过程,以后恐怕一辈子都要躺在床上,想坐起来估计都很困难。
2019年7月,山东,依然是爱蹦跳的姑娘,随便地一跳,右腿螺旋性骨折,打了3颗钢钉,还要经过多次手术,还不知道是否能恢复到原来那样。
2019年7月7日,杭州,刚刚考上大学的小李,腰部直接落地,瞬间胸椎加腰椎骨折,整个人瘫在了床上。
有网友纷纷表示,自己所经历的蹦床危险事件,这些事情发生在别人身上是故事,发生在自己的身上就是事故,而且有可能造成终身的遗憾。
玩蹦床需要专业人员指导
玩蹦床的时候如何保证安全?记者就此采访了武汉体育学院健康科学学院郑伟涛院长,他强调,玩蹦床需要专业人员指导,玩家要学会自我保护,必须穿戴相应的防护装备。
郑伟涛院长介绍,他们学校有在蹦床上打篮球的竞技项目。专业蹦床运动员需要系统地训练,有一个自我保护的体系,即便如此,都难避免运动员脚扭伤的现象。
现在社会上兴起的蹦床娱乐项目,虽然算不上竞技体育项目,只是民间娱乐,但玩蹦床时仍需要专业人员的指导,玩家需要学会一些自我保护的姿势,比如落地的时候尽量保证身体大面积着床,避免单腿单手着床,更不能让头部着床,因为蹦面的反弹作用力很大,特别是蹦面上有其他玩家的时候,蹦面正在快速上弹,有人又在快速下坠,一坠一弹之间,会形成强大的撞击力,很容易造成身体伤害。

“现在我国在娱乐蹦床项目上暂时还没有标准。”郑伟涛院长说,蹦床项目的隐患,一是来自场馆器材,二是人员安全管理。经营者的场馆和教练员都需要经过专业的认证才行。
正是因为缺乏行业标准,这些安全要求都得不到保证,比如器材需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多大的场馆面积需要配备多少教练员,玩家运动前需要进行哪些提醒和培训,达到什么样的级别才能玩什么样的跳跃或翻滚动作,以及玩家需要掌握必要的防护措施等,这些都需要严格执行,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蹦床事故的发生。
蹦床其实并没有大家以为的那么安全,尤其是到了最低点向上弹起,人处于超重状态,冲击力大,容易导致“挥鞭性损伤”,极易发生危险。


划重点!
▪ 选择场所时,一定要找安全设备齐全的场所。▪ 检查蹦床上的减震装置是否齐备、完整;检查弹簧、钩子、架子是否都有包裹严密;检查床网是否柔软。▪ 检查周围是否有保护网,没有的坚决不玩。▪ 尽量选择一人一蹦床。▪ 在蹦床时不能佩戴首饰,不留长指甲。▪ 严禁把易碎品、各类容器、球棒、木棍等尖锐物品带进蹦床内。▪ 不要攀爬护栏,不要向蹦床内、休息台以及蹦床外投掷物品。▪ 运动前要充分热身,并在蹦跳过程中需要注意高度及自身安全。▪不要追逐打闹、不要连续跳两个床面、不要以手撑网、腾起下落时切忌膝盖着床、不要尝试危险(花式)动作。▪ 孩子在蹦床上玩耍时,家长或监护人不要离开蹦床周围,以防发生意外。▪ 玩耍的时间不应太长,一定要在中途休息。希望大家加强安全意识既要玩得开心也要玩得安心来源:楚天都市报 中国数字科技馆 安全芙蓉记者:张皓编辑:姚赟安全问题不容忽视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