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新家啦|从棚户区到楼房新居

  记录煤矿棚户区改造的深入推进,直观对比生活环境变迁、人们的生活和精神状态改变。

  从棚户区到楼房新居

  中国煤炭报  张洁  摄影报道

  9月21日,河南平煤神马集团二矿棚改项目——晓楠小区,二矿采煤队支架工毛献国的女儿带着孩子回家看望父亲。46岁的毛献国一家4口人原先住在一间租来的农民房里,5年前享受棚改政策,买下这套120多平方米的三室两厅房子(其中80平方米为棚改面积)。据平煤神马集团相关部门介绍,2007年开始,集团建设煤炭棚改住房24311套,建筑面积约1944880㎡;保障房24153套,建筑面积约2173770㎡。

2007年4月11日,河南焦作煤业集团演马庄矿棚户区,蔡中友和戴碧荣两户8口人居住在这座杂乱的小院内。
2007年4月11日,河南焦作煤业集团机电总厂家属区,孩子们在缝纫机上写作业。
2007年5月3日,河南焦作煤业集团红房北院,即将搬离棚户区的郑界平一家在小院里拍合影留念。

  近年来,煤炭工业实现历史性跨越,矿区旧貌换新颜,矿工的生活变化地覆天翻。始于2007年的大面积煤矿棚户区改造,极大地改善了矿工家庭的居住条件。进入新时代,让居住更舒适、让生活更美好,是矿工们的热切向往,更是广大国有煤炭企业的重大民生课题。

2009年3月18日,山西同煤集团煤峪口矿棚户区,孩子们跳着皮筋儿打发时间。
2009年3月18日,山西同煤集团煤峪口矿棚户区,一家人包着饺子,畅想他们即将搬迁的新房。
2010年11月27日,山西焦煤汾西矿业集团公司,两渡煤矿的矿工经过棚户区改造工程。

  随着煤矿棚户区改造的深入推进,很多矿工家庭“出棚进楼”,告别了狭小逼仄的阴暗小屋,迎来了窗明几净的美好生活。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原有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矿区邻里间的关系也得到了重构。

  2017年7月11日,山西同煤集团棚户区改造项目——恒安新区。截至目前已让10万户,当地30万员工家属告别低矮简陋危险的棚户区和沉陷区,住进新居。

2017年7月11日,山西同煤集团二矿的司机吴海玉(右)夫妇住进了新居。

  2019年2月15日,山西同煤集团,同家梁矿综采二队胡林一家人来陪伴父母。父母是同家梁矿退休职工,2012年搬进恒安新区一套80平方米的棚改新房。

2019年4月19日,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旺峰嘉苑B区,该小区是峰峰集团的棚改项目,共计约9400套房。

  犹如生活在蓬勃发展的新时代的你我他一样,煤矿人也在越来越多地享受着新时代新发展理念指导下的巨大成就,日子越过越红火,生活越来越甜美。

  2022年8月5日,黑龙江鹤岗市兴安区兴东小区,打眼工郭业明下班进家忙着陪孩子玩球。2017年他从矿边上低矮破旧的平房搬入到这套80平米的棚改新居。

  2022年8月6日,黑龙江省鹤岗市兴安区棚改房松鹤小区,居民们在文化广场上运动休闲。

2022年9月21日,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二矿棚改项目晓楠小区,二矿采煤队支架工毛献国住进了新房,女儿带着孩子回家看望他。
2022年9月21日,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二矿棚改项目晓南小区,二矿采煤工李付杰去年三月份搬进了这套130多平米的房子。

  直观对比展现改变

  匡林华/中国日报视觉中心编辑

  《中国煤炭报》摄影记者张洁除了报道行业日常新闻,多年来还持续记录了煤炭行业内诸如棚户区改造、矸石山变迁等与民生、生态相关的一些影响深远的题材。随着煤矿棚户区改造的深入推进,很多住房紧张的矿工家庭“出棚进楼”,告别了狭小逼仄的阴暗小屋,迎来了窗明几净的美好生活。张洁奔走在山西、河南、黑龙江等产煤区,在常规报道间隙做了很多棚户区方面的记录,随着素材越来越多,他的专题自主意识越来越明晰,更有目标地去做更多不同样本的积累,查缺补漏,我们完全可以期待他会利用行业优势,为这一题材拿出一份优秀的影像史料。

  张洁的图片覆盖面广、前后跨度大,表现方式多样,但如何在一个版的有限篇幅里,鲜明直观地体现矿工的生活变化,对编辑是个考验。经过对大量图片素材和对历史发展的梳理,编者选择了有相关联系的画面建立新旧对比,如高角度的棚户区和新区的外景让读者对变化一目了然,同样是在室内包饺子因新旧家居环境中大量充满了生活气息的细节而耐人寻味,借助这样直观对比,生活环境变迁、人们的生活和精神状态改变一一映入读者眼帘,这样方式虽然不能展现张洁在该题材上的丰富度,有些图片背后的故事也无法展开,但在题材表现、视觉呈现上却是极为有效。

  内容刊发于人民摄影报2022年第45期3版

相关文章

首页
微信
地址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