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学校的素质教育里包含体育,音乐课,却少有舞蹈课?

咦这題我会,举手我要答。

舞蹈教育加入到素质教育体系,这里涉及到一个从“教舞蹈是为了让学生成为演员”到“教舞蹈是为了让学生成为自己”的教育目标转变的过程。

实际上已经开始了相关研究,比如楼上说自己导师做这个的。从相关资料里我也说几句。

从“培养演员”到“成为自己”,到底有什么样的不一样,老师还按照原来的方法教不行吗?

(1)教学的选材 培养演员是能选人的,但是“让学生成为自己”,是有教无类的,什么样的学生都有资格接受这样的舞蹈教育(因为,所有的人都有权利做自己。),这样就涉及到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了……请回想一下体育课和音乐课:当你和同学一起唱歌时,为什么跑调也能跟着唱?当你和同学一起跑步时,为什么跑得慢也可以跟着跑?

为什么传统的舞蹈教育会淘汰下来很多人?如果不淘汰,所有人都教,怎么能像所有人都唱歌一样,让所有人都跳舞?

(2)教学内容。培养演员式的,内容是从专到精,一般是单一舞种从基本功到技术技巧, 再到综合发挥,越来越精的过程。但是如果是把舞蹈看做是教育手段,老师有责任向学生展示多文化、多舞种的舞蹈体系。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芭蕾、不是每个人都喜欢藏族舞、蒙古舞,也不是每个人都想踢踢踏舞和印度舞,但是作为面向全体的教育,一定是多元化的。要让学生对于舞蹈有全景式的了解。

(3)老师的要求 多元化的教学体系,需要老师本身有多舞种的教学能力。

(4)教学中的课堂氛围 培养演员式的舞蹈教育,答案是单一的,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但是面向全体的舞蹈教育,既然已经是有教无类,那么就需要特别宽容、鼓励、接纳的教学环境,最大可能地求同存异,包容学生的不同。少挑个体毛病,多谈共性问题,多鼓励,多练习,少纠正个体,多针对共性问题。

(5)探索、研究和个性 面向全体的舞蹈教育,要给学生充分的探索时间——舞蹈中加入即兴发挥的时间,加入即兴教育,加入编导式的教育,允许学生有自己编创的动作、自己的表达方式。

(6)要与其他学科有融合 不能是一个孤立的体系,要体现出来舞蹈与文史哲理化生的关系。——这个是能做到的。舞蹈是世界各地文化的缩影,通过舞蹈可以联系起来更多的文化。

(7)要有自己的教育目标,要培养学生不断向上的审美 这一条主要是针对广场舞和课间操来对比的,全面的舞蹈教育不能让学生满足于一年又一年重复地学同样的东西。要有更高的目标,表达更深入、更有思考、更有审美。

那么这些空泛的目标,会怎么落实呢?现实中是这样的:

面向全体的多舞种教育——大量、快速地教舞蹈。实例就是DanceHall那种流行舞的形式,教得超级快,45分钟甚至更短的时间里教完半支舞。这样在一个学期的时间里有可能学10种以上的舞蹈。

全体性的反复练习,不针对个人指导——教完就是反复练,一遍一遍练习,不挑个人毛病,不要求整齐划一,尽最大可能地多鼓励。不给学生留出可能被单一批评的时间。

鼓励即兴、鼓励创造,在舞蹈中留出即兴发挥的时间。这样,学生做什么都是对的,让每个人都有接受舞蹈教育的可能——即使没有天赋,没有舞感,没有协调,什么都没有,但是在即兴动作里都有表达的机会。

科学系统的肌肉练习、拉伸练习、热身程序——舞蹈做为素质教育、全民教育,在全世界里提出的时间都不是很长。这背后的推动因素是舞蹈科学体系的推广,有了科学的力量训练、拉伸训练、热身及保护,舞蹈训练变得高效、可预期、结果可控,所有的人都能有进步,这是舞蹈推进成全民教育的基础。

与更高层次的交流和竞赛,提供多层次的学习——培养人的舞蹈教育不是为了取代培养演员式的教育,前者是为了后者培养人才的。——学舞蹈的基数大,才有更多的人去从事更专业的学习。要有定期的交流活动、有更高层次更专业的舞蹈培训(专业的已经有了,国内缺基础的)。

这些其实已经在有人尝试了,官方和民间的都有。没推广开,原因有很多,比如说去哪里找什么舞都会的老师,怎么能让老师忍住不批评学生(或者说,怎么能让老师学会既让学生进步,又不用批评的方法),怎么去把科学的训练体系带入课堂,让基本功怎么能变得易于接受和学习。官方层面,舞蹈进校园是大趋势,具体执行上面,硬伤就很多。

我觉得我已经答完了。

——————

——————————

最后感慨几句,就是所有的事情都不是一下子能解决的。舞蹈进校园这个,某些地区已经学歪了,比如什么全校几千个学生一直下腰……这不是我心目中真正的舞蹈教育。

基础教育领域,不论什么教育,最终的目标都是培养人。要让学生成为自己,而舞蹈教育只是一种手段,让学生在过程里变得更自信、更有活力、更有审美、更有探索精神,才是重点。

我曾经问项目里合作的外教老师,你最想给学生带来什么?

答案是,Curiosity好奇。

共勉。

相关文章

首页
微信
地址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