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临海教育发布)
原标题:台州市小学音乐(城关组)课堂教学评比活动在哲商现代实验小学举行
为了推动全市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音乐教师发展,11月7日、8日,台州市小学音乐课堂(城关组)教学评比活动在哲商现代实验小学举行。
本次活动由台州市音乐教研员刘燕玲主持,来自台州各县市区的10位参赛老师,教学课件精美别致,教学过程行云流水,打造了一节节独具匠心、精彩纷呈的音乐课堂!
可爱又敬业的评委们
城关组1号
路桥小学 陈俏熹
《我的家在日喀则》一课,陈老师运用藏族基本舞步和动作导入,利用旋律线等手段解决歌曲学唱,加入固定音型伴奏作为低段二声部的初步尝试。
城关组2号
横湖小学 郭黎群
《巴塘连北京》是一首流行于四川巴塘一带藏族聚居地区的民歌。歌曲短小优美,节奏富有舞蹈的律动感,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民间歌舞形式,由领舞者用胡琴在队伍前领舞伴奏,男女分成两个圈,载歌载舞转圈,又称“巴塘弦子”。教学中让学生从体验巴塘弦子入手,通过歌曲学唱了解具有藏族人文地域特色的音乐旋律,以及了解青藏铁路的历史背景,最后结合《我的家在日喀则》进行二声部叠加,整个教学设计有梯度有深度,通过歌曲了解藏族音乐,透析文化内涵。
城关组3号
九龙小学 夏 雨
夏老师执教的《妈妈宝贝》一课中强调教学中的双主体性,学生在体验性、探究性、生成性和反思性的过程中,获得了美的享受。本课通过激趣——聆听——创造——升华等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知识目标的学习任务。
城关组4号
巾山实验小学 卢超霞
卢老师执教的《摇船调》是一首台湾民歌,旋律曲调优美,易于被小朋友们接受和喜欢。本课通过不同的目的来聆听歌曲,进一步感知歌曲的旋律。通过充分的聆听之后,加入了尤克里里为歌曲伴奏。为了解决本课的难点句,老师让学生通过聆听进行对比唱。最终学生呈现比较满意的歌声。本课新颖、落实、紧凑、形式多样,环节设计丰富,展现了教师扎实的基本功。
城关组5号
仙居实验小学 方科科
方老师执教的《小螺号》,从柯达伊手势唱音阶着手,到抓住歌曲的主干音,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巧妙地解决歌曲的第一部分教学。又通过反复的聆听和范唱,孩子们身体力行地感受到节拍的律动,循序渐进地完成全曲教学。本节课尤其注重孩子们的发声位置和音准,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
城关组6号
临海小学 杨 钰
《赛马》是人音版三年级的一堂欣赏课,通过二胡的多种技法演绎,展现赛马场上万马奔腾的壮观场面。三年级的学生好动,喜欢模仿,因此在乐曲的A段设计了骑马时的动作,并且通过图形谱的方式,让学生体验感知音高变化,力度变化等。B段主要是分辨二胡的技法。通过视频的观看,学生模仿,感受弓法的变化来分辨。最后一个再现乐段,在律动的基础上加入变化,再次体验音乐带给人紧张激烈的赛马场面。
城关组7号
东城街道中心小学 周 恰
周老师的《癞蛤蟆和小青蛙》在整个教学设计中,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在体验中感受音乐,让学生去感受,体验,表现了癞蛤蟆和小青蛙的音色变化。在教学引导中从念白节奏层层递进,每个环节环环相扣。演唱环节运用指挥手势和动作解决重难点。最后情景创设以音乐剧的形式展示!
城关组8号
天台小学 项灵芝
项老师执教的《编花篮》一课中,围绕“猜花”、“采花”“介绍花”到“演唱花”,环节紧扣,设计巧妙。在教唱过程中,深挖文本,将河南豫剧的“甩腔”、“拖腔”运用其中,孩子们沉浸在愉快学唱中。在延伸部分,项老师还和孩子们一起为歌曲开头做引子,对歌曲进行二度创作演唱,引导学生体会不同音乐力度、速度及歌曲演唱形式对歌曲有的影响。
城关组9号
玉环实验小学 许秀菲
许老师执教的《羊肠小道》一课中,情景式的导入,让学生初步感受乐曲。A乐段中让学生去贴A主题人物出现的顺序。B段乐曲中通过画旋律线,学生积极投入其中。这一节课,徐老师向我们展示了轻松的教学氛围和扎实的教学功力,呈现了一堂完整的欣赏课。
城关组10号
白云小学 朱 萍
朱老师的《我的家在日喀则》是一首充满浓郁乡土气息的藏族民歌,衬词“啊嗦啊嗦玛里拉”贯穿全曲,使歌曲的欢乐气氛更为热烈,抒发了藏族人民热爱家乡和庆丰收的喜悦心情。教学中首先通过小乐器响板与手铃的合作让学生多遍聆听,通过引导学生伴随欢快的音乐律动,在轻松愉快好玩的气氛中体验音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简单而又具有代表性的舞蹈动作,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就能学会,通过层层叠加的方式让学生不断的聆听,为后面的教唱环节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最后拓展部分不仅提升了前面的舞蹈教学,还对歌曲进行了变奏的处理,让课堂最后掀起了一个高潮,结束本课。
精彩瞬间
来源 | 哲商现代实验小学
给咱们大临海教育点个“赞”和“在看”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