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华南师大学子三下乡:让学生感悟音体魅力
作为一类重要的艺术文化课程,音乐课在中小学教学中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而当一群充满青春活力的大学生走进中学校园,为小良中学的同学们带来生动有趣的音乐课程时,他们又会碰撞出怎样精彩的火花呢?
2022年7月10日至7月16日,华南师范大学“筑梦韶华”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前往广东茂名,在当地的电白区小良中学校内展开了为期七天的暑期主题夏令营活动。活动课程不仅包括“心向党,国永在”系列曲目合唱练习、更有特色民族舞蹈教学和爵士啦啦操训练等富于社会气息的艺术课程。以音乐舞蹈艺术为核心的系列音体课程设置不仅得到了小良中学学生们的一致欢迎,更让队伍成员在授课之余能够进一步靠近学生,拥有了和学生们深入沟通交流的良好机会。
一、“心向团,党魂驻”共青团团歌合唱课
在建团百年这一重要历史背景下,作为“心向团,党魂驻”共青团团歌合唱课程的授课者,队伍成员何林希望围绕“敬党爱团”的鲜明时代主题,通过音乐与党团历史相结合的课堂形式,给学生们带去一节活泼生动的音乐课,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更加了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共青团的由来历史,从而在培养学生基础音乐素养的同时,进一步深化学生们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学生们正跟随老师学唱共青团团歌
在课堂的一开始,何林便向同学们展示了一段《光荣啊,中国共青团》歌曲的合唱视频,引导学生们感受团歌中的赤诚情感,而后又邀请同学们在课堂上分享自己对于共青团的认识和了解。在学生举手发言的过程中,一只只举起的手出现在讲台下方,同学们回答问题的热情也让课堂氛围愈发活跃。
趁着同学们热情高涨的这一时机,何林又进一步向大家阐述了党和团的历史发展,一个个生动的历史故事和有趣的历史讲解使得在座的同学们都聚精会神、竖耳倾听。党团历史乘着合唱歌声的翅膀入校园、入课堂、入头脑,红色基因也悄然间也在孩子们的心底中生根萌芽。
二、特色民族舞蹈教学
民族舞蹈蕴含着深厚的民族精神和独特的地域风情,其舞蹈的特点及艺术风格有着自身的独到之处,动律节奏明快活泼,表现形象明确生动。本次夏令营中的民族舞蹈课程旨在让学生通过民族舞蹈的学习与表演,直观感受到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从而进一步丰富并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民族舞蹈课程主要以瑶族舞蹈与维族舞蹈两大民族舞蹈为主,且分别由两名队伍成员进行不同民族舞蹈的授课教学。
师生在教室里进行舞蹈训练
通过授课成员的背景知识导入和舞蹈实际展示环节,同学们的好奇心被迅速激起,老师也在其后开始手把手带领大家学习舞蹈的每一个细节动作。从理论鉴赏到实际练习,从基本步法到队形排练——同学们始终跟随着老师的课堂节奏,在课上积极配合老师,不断带着自己的思考提出新的问题,课堂氛围轻松活跃。
三、爵士啦啦操训练
啦啦操是一项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普及性极强,集体操、舞蹈、音乐、健身、娱乐于一体的集体体育项目。为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啦啦操这一新兴舞种、同时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音乐节奏感,队伍成员韦溢荣也为学生们带来了一堂精彩的爵士啦啦操教学课程。
学生们正在课堂上学习爵士啦啦操
“啦啦操课程的开展让我越发体会到了当一名好老师的艰辛不易。课堂上的老师不仅要保证学生能听明白他的话语,更要关注到每一名学生的具体情况,从而给学生对症下药,解决问题。”韦溢荣在课堂结束后这样评价道,“希望日后的课堂教学里,我也能够不断提升自我,磨炼授课技能,为孩子们带去更多的欢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