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的比赛还没看(和马龙的半决赛光看4:3的比分就知道非常值得回头去看),单说下决赛:
4:1的大分看似差距明显,但比赛还是很紧的。特别是第四局,小莫这局打出了四五个高级球,拿到了3个局点。假如稍有闪失,那就是2:2的局面。届时小莫气势回勇,大头也有可能信心受挫,胜负就很难说了。好在王楚钦阵脚不乱沉稳追分最后翻盘,比分3:1。
“沉稳”二字,说起来容易,真打球的时候,明明自己相持优势,却被人稀奇古怪地苟个猥琐球过来然后莫名失误;又或者抢先上手,却被人没头没脑地敲了个匪夷所思的回头或是算住落点反拉……三次五次、十次八次,每一次都在考验心态。平均冲10个球被打3个回头,偶尔对面爆种了能回头四五个,自己如果再失误一两个,就成了负收益。那么再到下一个球时手是不是发虚?人是不是想怂?
至少昨晚的王楚钦没虚也没怂。
决赛时好几个多拍相持球,我都有种“这球换梁靖崑应该是连不上了”的感觉。对比之前梁靖崑打小莫时的表现出的“紧”,王楚钦要好得多,虽然还不至于说“游刃有余”,但对他这个年龄的球员来说已然难能可贵。
最主要的是,王楚钦始终掌握着主动,就是上手揍你,甭管你侧切还是高球,反拉还是回头,我下个球还是继续揍你。
这一点很重要,抢得到主动、保持得住主动,则一切尽在掌握,这才是王者之风:不管你是何方神圣、36变还是72变,九万七千里还是十万八千里,我先把你放在手心里——你尽管跳吧。
反之,假如几个相持球遇到侧切就不会打乃至不敢打了(保持不住主动),上手失误/被算住线路反拉就不会抢乃至不敢抢了(抢不到主动),那就是败象了——请勿对号入座。
具体点说,决赛中王楚钦前三板的优势非常明显,完全占据了主动,发球轮自己各种抢,对方各种吃;接发轮长球果断起,短球控得住。
到相持阶段,其实王楚钦也没少被小莫败中求胜,前三板的大优势被扳回来了不少,不过还是保持住了主动。技术和心态都经住了考验(当然,这考验还比不了东京奥运会半决赛那种),冠军的气质就是这么一点一点沉淀下来的。
话说,我觉得小莫有两点挺厉害的:
一个是相持中的侧切,包括侧切后的下一板衔接。半决赛时只要他侧切,则梁靖崑必失误;决赛中,只要他侧切,王楚钦也几乎必丢分。诚然,与梁靖崑直接失误不同,王楚钦基本还是能连上这一板侧切的。只不过甭管是冲还是搓,下一板却总是小莫的,或是上手或是反拉或是敲落点啥的——人确实有点儿东西。
第二个是算落点。反拉/回头这些的东西,前提是对我方进攻线路的准确判断。小莫算准梁靖崑也就算了,想不到算王楚钦的落点也挺准,要知道王楚钦可是左手啊。
很多时候,我给你一个球,你选定了一个站位,这时你如果要抡出最顺的发力,要一个最顶的弧线,那么你的线路其实是可以猜个八九不离十的。而且你球越正,我越好猜。
所以我个人觉得,王楚钦和梁靖崑打小莫时,还可以打得更聪明些:有时候放弃下速度和力量,轻挂一板软点转点的,造个弧线,要个落点,变个节奏,人家也不见得就能扑上来反剃了你。一味强调冲、顶、板板发力这种的,也许正是被算准落点的原因。
总之,恭喜王楚钦夺冠,又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按这个节奏下去,前途可期。男乒总得再出个靠谱的人才放心,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