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周末,湖南跃马健美操俱乐部馆内热闹非凡,” 哇 才五岁,就这么灵巧了 ” 这样的惊呼是来自跃马健美操俱乐部的艺术体操训练课程首次公开课的现场,在场的家长看到四五岁的孩子经过几节课的训练之后,能让皮球大小的体操球随着胳膊的律动贴着身体灵活滚动,都惊叹不已。跃马健美操俱乐部落地成为了湖南长沙首个艺术体操培训机构。
“周末两天,我们家长陪孩子,一起体验训练,一家三口迎来独特的体育亲子时光。”在一家IT公司任职的王先生介绍,“我们家娃不是专业选手,参加训练及参赛不为成绩,更多是一种体验。体育项目及比赛是最好的挫折教育,面对失败,需要勇敢站起来,重新再来。”
让孩子学会竞争面对胜败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体育教育话题引发热议。“没有体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离开教育的体育是不牢固的。”正如中国篮协主席姚明所言,体教融合的核心是要重视体育在教育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在当今网络盛行、手机至上,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受到了前所唯有的冲击,迈不开的双腿,离不了的眼镜,还有刷不完的“快手”和“抖音”,体育运动俨然成了一种奢侈。
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近期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推出8个方面37项措施,推动体育、教育深度融合,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长。
眼下在训练场上翩翩起舞的少女们,身材颀长、活泼可爱,举手投足散发健康气质。比赛中,伴随着动听音乐,小运动员们舞姿轻盈,抛接手中器械娴熟流畅,展示旋转、跳跃、抛接等不同难度动作,体现艺术体操运动的独特魅力。
培养模式向社会化转型
艺术体操虽然是奥运会项目,但和三大球等市场化热门项目相比,属于小众项目。湖南跃马健美操俱乐部以青少年业余选手为竞技参赛为主的艺术体操培训!
项目属性的冷,训练氛围的热,鲜明反差背后,是这项看似高冷的运动,正逐步向社会化转型。目前国内赛事参赛选手中,除了来自传统少体体校的小运动员,也有很多平时在社会化俱乐部训练体验的队员。显然,越来越多的家庭逐步认可这项“高冷”运动背后蕴含的育人价值,艺术体操的培训模式,也正从过去的专业化向如今的市场化拓展转型。
李女士介绍,当初送自家的娃去跃马健美操俱乐部训练,出发点是让她“吃点苦”:“我小时候体育经常不及格,800米怕吃苦坚持不到最后——我不希望女儿也这样,就送她练艺术体操,再说对身材、气质也有帮助。每个周末,都是爸爸负责接送,孩子也很喜欢,每次训练感觉是小伙伴们热热闹一起玩。这孩子平时性格有些内向,但从小就很淡定,登台比赛一点不怯场,倒是我们家长反而更紧张。”
探索艺术体操校园一条龙
艺术体操运动被誉为“地毯上的芭蕾”,融体育、艺术和音乐于一体,对青春美少女的健美体态、气质培养、艺术鉴赏等,都有很大帮助。培养孩子优美的体态,是不少家长送孩子去练艺术体操的初衷。
美丽,并不是从天而降。基础的柔韧训练,劈叉从平地开始,变成一块垫子、两块垫子,直到劈叉超过240度,这是一个不断挑战自我的过程。无数次地抛接器械,失败,被砸,又失败,又被砸,直到第一次成功接住,再之后与器械完美契合,都需要时间和技巧的积累。不过,女孩子往往也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坚强,学会坚持。
像专业运动员那样成长为中国国家队一员,代表国家征战奥运会,毕竟属于金字塔尖;对大多数女孩子来说,一边在校园内读书、一边坚持艺术体操训练,是一个覆盖人群更大的金字塔基。跃马健美操俱乐部刘教练认为:体教融合,是一条必经之路。
“艺术体操运动对女孩的身心发展大有裨益,也符合国家目前体教融合的政策导向。”刘教练表示,长沙的艺术体操从业人员应该一起去努力探索,“比如长沙能不能借鉴足球、篮球和排球在校园发展的经验,尝试建立小学、中学和大学校园一条龙的艺术体操培养输送模式。如果能打通,未来中国艺术体操国家队的选手,就有望从长沙校园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