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是艺术体操的灵魂,并与艺术体操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就音乐本身而言,每一首乐曲作品中都蕴含着一种情感、一种生命力。这些富有生命力的曲调都有较明显的情绪倾向,如抒情、欢快、雄壮等,并能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而运动员通过适宜的动作去恰当地反映这些音乐情绪或者是音乐的形象,则给动作增添了活力,并大大地增强了成套动作的表现力。艺术体操成套动作的音乐选择好坏直接影响到整套动作效果,影响着运动员的场上情绪和表演程度。同时,音乐选择得好还能启发编排者的创作情绪和灵感,提高编排艺术性,以增加成套动作的艺术效果。
音乐选择要适合不同动作的特点。艺术体操动作虽然繁多,但就其动作类型来讲,各有各的特点。例如小跳动作,音乐轻快活泼;大跳练习,音乐则铿锵有力,节奏鲜明;波浪练习的音乐则柔和、缓慢、优美。即便是基本步伐也各有特点,足尖步节奏稍快,乐曲轻松,变换步则较柔缓,弹簧步极富弹性。音乐也要体现出弹性的节奏,华尔兹是柔和、优美、连贯的圆舞曲,而波尔卡则为跳跃性的快四节奏,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懂得各种技术动作的特点,又要了解音乐的基本常识,使音乐与动作配合准确、默契,融于一体。选择音乐还要根据运动员的特点,如果运动员身材修长、柔韧性好、性格内向,就应该选柔美抒情的乐曲;运动员的性格活泼、开朗,动作速度快,气质好,则应选节奏明快、力度强的音乐。从当今艺术体操的音乐选择与方向来看,不光竞技性得到了增强,难度也大幅度提高。为了更好地体现整体气势与效果,多数运动员都会选择较欢快、节奏性强、速度快、段落清晰的音乐来进行动作编排,以突出强调成套动作的感染力。
音乐与艺术体操紧密相融,音乐能激发练习者的情绪,有助于练习者进入美的意境,更充分表达动作的情感,丰富动作的想象力,塑造美的形象;此外练习者在音乐的伴奏下更易于表现整套操的特色,增强艺术体操动作的魅力与感染力,更好地发挥个人的技术水平和艺术表现力,从而给裁判和观众留下深刻而美好的记忆。
人们对节奏的体验莫过于音乐,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是旋律和节奏,不同节奏的乐曲对人的听觉器官的作用不同,所产生的艺术效果也不同。经专家研究测定:音乐的节奏能促使人体分泌一种有利于健康的生理活性物质,调节血液的流量和神经的传导,使人保持朝气蓬勃的精神。
艺术体操动作的节奏,主要有两种,即单个动作的节奏与成套动作的节奏。单个动作的节奏从类型上,可分为快速用力的动力型与慢速用力的静力型。快速用力的动力型节奏一般是急促的、刚劲有力的,如屈伸动作、跳跃、翻腾动作等。此类动作选用进行曲节奏较为合适,速度大约在每分钟120—200拍之间。慢速用力的静力型节奏一般是用力均匀的、轻松柔和的,如直角支撑、慢起倒立、各种水平动作、平衡动作等。此类动作选用流水般行板节奏更为适宜,速度在每分钟70拍左右。
艺术体操的成套动作是艺术和技术的完美结合,在编排上节奏要多变、高潮突出,既有快速用力的动力型节奏,又有慢速用力的静力型节奏,使动中带静,柔中带刚,每一个转体、跳跃或绳、圈、球的抛接以及火棒、彩带的摆动等都要与音乐节奏高度一致,从而使艺术体操达到完美的艺术境界。
音乐素质的培养,是艺术体操的重要内容,应注意以下几点:
1.乐理知识的传授和听唱训练是增强音乐感的必经之路。在培训中,不仅要使运动员掌握一定的乐理知识和辨音能力,还要具有良好的节奏感和简单乐曲的初步分析能力,了解音乐与艺术体操的内在联系。
2.应把音乐训练广泛运用于运动训练中,不要仅限于准备或放松时,应与全部训练紧密结合。
3.根据各项目的特点,选择不同的乐曲,建立运动员适宜的节奏感,使之在规定的时间里达到特定的空间位置,将空间感和节奏感有机结合起来。
4.在课堂训练中,从热身准备到训练结束要始终有音乐的陪伴,这样既可以使运动员保持兴奋状态,又能使其增加对音乐的美感。
在课余训练中,丰富的音乐节奏不仅能使运动员产生联想和记忆,而且能使动作准确、协调放松,大大提高训练效果。
总之,艺术体操离不开音乐,音乐是艺术体操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认识这一点,是中国艺术体操再创辉煌的关键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