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下“青年教师说” | “双减”半年的课堂变化 【三】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来,历下区教育和体育局坚持“五点发力”,积极探索“双减”工作的“历下途径”,做法被《山东教育报》区域教育创刊版整版刊登。半年以来,历下区的老师们做了什么,孩子们有什么变化?让我们来听“青年教师说”:

济南市甸柳第一小学· 李亚东

 指导教师:刘中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自“双减”政策落地后,首先要思考的便是课堂教学。“双减”之后,一、二年级不再有书面作业,因此,课堂教学要重视设计力了。甸柳一小一直坚持课堂教学改革,深研思维生长型课堂,以突出学生的思维活动作为教学设计的主线挑战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的审美,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双减”背景下,课堂教学内容必定会更有强度,难度,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勇于思索、敢于创新,做到“减负不减质”。

 济南市历下区盛景小学 · 李甜甜

指导教师:王东菊

转眼间“双减”政策已落地近半年,作为青年教师,为了更好地落实“双减”,我积极转变课堂理念,增加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让他们有更多的个体思考与体验;评价方式趣味化,知识点的检测由单一的书面试卷,变成了一系列学生利用知识闯关的游戏,将紧张严肃的考试,变成了丰富的校园活动;作业形式多样化,变单调的书面作业为更多实践性、操作性等体验类作业,让“双减”看得见。

 济南市历下区盛和小学  · 冯艳

 指导老师:班泓

“双减”半年,变化在哪儿?

你说,没有“挑灯夜战”,大踏步进入节能新时代;

他说,没有“鸡飞狗跳”,回归母慈子孝的美好时光;

而我要说一说学生学习的“打开方式”变多啦!

从纸笔抄写到动手实践,从死记硬背到口语交际;

讲“数”精彩、小小朗读者、小小书法家,让作业“改头换面”;

小音乐家、小美术家、社团活动到延时特色课堂,为学生提供了发展的契机;

从项目化实践活动到科技大赛,有趣的探究提升了学生的认知。

我们在“量”上做“减法”,在“质”上求“变化”。原来,我们的学习生活可以这样的五彩缤纷呀!

济南市历下实验小学 · 张莉

指导老师:徐雪婷

今年的开学季注定是不平凡的,“双减”一词以雷霆之势出现在我们面前。所谓“一石激起千层浪”,不同的人对“双减”也是有着不同的看法。在一些家长看来,有课后延时可以让孩子写作业,加上学校作业量的严格控制,让孩子有了更多的课余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和课外阅读。同时也有家长担心孩子成绩下降。

有言道:“一鲸落,万物生”。“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我校的乐行君子们减少了重复性的机械性的作业。对他们来说,作业的减少并不只代表着玩耍时间的增加。孩子们慢慢养成了多阅读、多运动、多开拓眼界的好习惯,而没有仅仅成为耗尽心思和题海搏斗的“做题家”。

教育改革不是别的改革,它牵一发动的可能就是一代孩子,但无论政策如何变,教育的本质不会改变。要做好这份职业,如果不提升自己则敬业不易,精业难成,必须多花时间,用于学习,多些阅读,多些思考,多些研究,多些积累,多些对自己的不断修炼与提升,才会真正收到“减负提质”的效果。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深感任重而道远,在“双减”的道路上我将继续努力,且行且思,自强不息。

济南市历下实验小学 · 马慧敏  

指导教师:尹平双

“双减”背景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营造乐学氛围,创设爱学课堂成为我教学的新思路。教学中我关注课堂时间的合理规划,将以往的课文课与书写课合理融合,每节课都留有十分钟写字时间,既善于“挤时间”,利用好碎片时间,必要时又舍得“花时间”,把听说读写练落了到实处,引导学生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实现高效学习。此外信息技术的使用为我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以生为本的基础上借助互动式一体机开展自主探究活动,在交流、讨论、汇报中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了学生深度思考、发展了审辨式思维。以上为我的一些简单分享,作为青年教师,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向大家学习,今后的日子中让我们保持热爱,乘“双减”之风,破“内卷”之浪!

济南市历下区弘毅小学 · 王丽君

指导教师:李萌

“双减”进行半年,我们的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尤其对于低年级来说,有趣的教学设计和丰富多彩的学科活动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习能力。例如一年级的《数学乐园》,我们分组进行比赛,每一关有不同的题目,学生通过选择进行口答,互相做小老师,判断对错,不仅增加了学习的乐趣,还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双减”政策下,我们减的不是质量,作为教师要高效利用课堂,学生们要充分参与课堂,同时在教学中我们也更加关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引导学生会思考,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成为学习的主人。

 济南燕山小学·  潘舒婷 

指导教师:乔娜

“双减”政策减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但在向课上讲课内容要质量,这种课堂更是一种新常态课。而双减下我们的新常态课教学模式的主要内涵就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即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主要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能力培养不到位,就是降低教学要求,也是无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的原因所在。只有使能力培养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实现,学生才能学得主动,学得愉快,才能真正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变 “苦学”为“乐学”。

济南市文东小学 · 侯晓翠  

指导老师:宋文文

在“双减”政策下,深入研讨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高效提升体育课堂教学,聚焦“教会、勤练、常赛”,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进行课堂创新。课前结合“红色”文东的教学理念,进行了“四渡赤水”、和“飞夺泸定桥”的队列队形练习。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国家体质监测进行跑步、身体素质、跳绳、广播操展示、排舞比赛等。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开展了垒球、排舞、田径、篮球等课堂内容。

济南市燕柳小学  · 周洁敏

指导教师:李玉荣

“双减”下,要达成“减负提质”这一目标,需要变革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生成有效课堂。“双减”下,教师努力的钻研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通过精心钻研设计,在课堂上唤醒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架构起新知与旧知之间的桥梁,学生都能在自己真实的认知起点上有所获有所得,从而感受到知识的连续性,减轻学习的压力,做到知识经验的融会贯通,体会知识的前勾后连。

济南市燕柳小学 · 范志鑫

指导教师:李玉荣

自从“双减”政策出台后,原有的教学模式逐渐土崩瓦解,学校作业少了,学校各项活动多了,孩子们快乐的时光多了,…..变化很大,给人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感。对孩子来说,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得到培养,主动学习的动机被激发,孩子们能够“乐学”,同时孩子们也有更多的时间享受童年的快乐;对教师来说,“双减”政策的实施使教师思考教育的真正意义,同时也促使教师改变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真正实现“乐教”。

济南市解放路第一小学 · 孙衍茹 

近年来,幼小衔接问题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为了做好幼小衔接,启程第一周课程,促进儿童适应小学生活。通过游戏化、生活化、综合化的探究性学习,最大程度消除儿童的陌生体验和不适。低年级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短暂,我们将游戏与练习进行有机结合,比如:开火车读字卡,爬楼梯读生字,摘苹果,吹气球,小青蛙过河等等一系列情景化游戏调动学生积极性。 “双减”下的幼小衔接新样态,我们欣喜的看到学生们越来越自信,越来越快乐!

济南市历下区玖玺小学 · 丁宁宁

指导教师:李兴国

经过半年的实践,作为体育新教师的我深有感受:体育在“双减”之后变得更加重要,体育课的课时达到了4节,不仅如此,每天还有丰富多彩的大课间活动。半年间,孩子们学会了广播体操、阳光心育手指操,每天大课间坚持让孩子们跳绳,各具特色的班级体育活动,冬季天气较冷,还增加了跑步。不仅如此,我还布置了一些体育家庭作业,让学生每天回家跳绳,自愿打卡,半年的学练让学生们身体越来越好,上课学习的效率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济南市解放路第二小学 · 吴思琪

“双减”以来,孩子的确是最大的受益者,作业的负担和参加校外培训的负担大大减少了,腾出来的时间可以找伙伴玩了,可以参加感兴趣的活动了,运动、阅读的空间也有了。教育似乎有所回归,也不再那么卷了。在这一点上,教师工作时间的延长,压力的增加,让我们成了最大的奉献者与担当者。过去,提升质量,教师可以靠重复训练,可以靠反复考练,可以靠无限度增加学生负担去实现。如今减负下的质量提升,必须做到作业的个性化设计,必须做到40分钟课堂的有效高效,必须做到课后服务的兴趣拓展,必须做到学生学的轻松快乐,这对老师的专业标准,专业成长是一个考量和检验。一个老师,如果不学习,只是吃老本,则很难适应形势跟上“双减”的步伐。所以说,老师必须学习,尽量挤时间,多一些学习,多一些阅读,多一些思考,多一些研究,多一些积累,多一些对自己的不断修炼与提升,这应该是“双减”之下,老师们应该做出的不懈努力!

济南市青龙街小学  · 卢晓杰 

指导教师:王婷

“双减”政策落地以来,我们强课提质,课堂发生很大变化。在教学设计上,下足功夫,让课堂更具美感,节奏感,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快乐学习;优化教学内容,重视目标的完成,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负担;优化作业设计,匹配课堂内容,实行分层作业,让所有学生都得到应有的提高。落实“双减”政策,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兴趣还给学生,助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济南市历下区韶光小学  · 韩云雪

指导教师:梁俊南

“双减”来了,“减负”的目的是“增效”。明白这一变革后,那么不禁要问,减的是什么?增的是什么?减的是机械重复,是过度练习。增的是质量,是高效。

师生共生共长的生本课堂,才是“双减”真正落地的关键。这就促使我们在教学时将课堂还给学生,留给学生更多时间去思考交流,将机械的训练改为思维的训练,将“鱼获”真正落实到“渔技”。教师更应依据课标和教参,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对课堂每个环节做出精心设计,让课堂灵动,提高课堂有效性。

济南市十亩园小学 · 尹鲁敏

当下的“双减”,既是教育史上的一次重大转型,也是一次教育的重大革命,”双减”政策给传统课堂发起了挑战,也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适应新要求,寻找新出路。

面对“双减”,必须求变,变则通,通则灵,通则久,通则快,而一切教育改革的落脚点都在课堂,课堂是教育改革的主阵地。通过课堂的寻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向课堂要质量,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益,便乃当务之急。

“双减”下的课堂教学更重视设计力。所谓设计力,就是通过设计让课堂更具有美感,更有节奏性,让课堂真正成为一种既有智力挑战,又颇感放松的旅程。这就需要教师能够根据孩子的学习心理,根据“建筑美学”的一些原理,来对课堂进行设计。比如,在课堂中突然引发一些智力冲突,或者突然设置一个小目标,亦或者突然设置一个小奖赏等等,这些都可能激发孩子进一步学习的动机。因为“双减”背景下,课堂教学内容更有强度,而这个强度,也只有通过“设计力”来消解,从而让课堂更加柔软,更加具有实实在在的“爱”。

“双减”给学校带来了一次史无前例的机遇和挑战,只有在“变”和“不变”中追寻课堂的效率、艺术性,回归教育的本质,才能找到前行的路,真正实现减负和育人双目标!

—END—

来源 | 区教师发展服务中心

编辑 | 宣法科

关注历下教育的人都“在看”

相关文章

首页
微信
地址
电话